哲学史教研室第六次学术报告会

发布者:郑盼发布时间:2008-05-21

    由于五一放假,本定于四月底举行的哲学史教研室第六次学术报告会延期,于5月8日(周四)下午举行。此次报告会主持人康庆老师作了题为《严复《庄子》评点与庄学的近代转换》的主题发言,分别从研究范畴的转换、近代学术分科体系下对于科学思想和进化论的阐发、“科学方法”的宣扬三个方面论证了严复《庄子》评点促进了庄学研究的近代转换,并从范畴转换和方法学的局限性两个方面证明此种转换只具有初步的意义。
 
    与会同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的近代转换。李淑英老师、刘斌老师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没有范畴,并且从文化比附的角度阐述传统哲学范畴的近代转换,此种转换是否具有实质性意义?康庆老师主张中国传统哲学没有西方意义上的范畴,它是以围绕着一些基本概念为中心而展开。附会是中国传统吸收外来文化的主要形式,它不能够引发传统以基本概念为中心的范畴的转换和更替。严复《庄子》评点关于自由主义的论述,突破了传统附会的羁绊,注入以往庄学解读从未有过的新的概念,增加了中国哲学新的范畴,使自由主义成为近代庄学新的问题和讨论域。二是此课题的意义问题。葛四友老师、严泽胜老师、侯忠海老师提出此课题研究已有的基础是什么?以及推进到什么地步?康庆老师做了回应,表示近几年来学术界已瞩目于学术史、哲学史的近代转型问题,但是关于庄学的近代转换则是全新的课题。本课题在学术界已有学术史、哲学史的近代转型研究基础之上,不是研析严复《庄子》评点为何而是如何推动庄学的近代转换。因此全面、详备挖掘材料十分必要,让观点通过材料呈现,而不是以研究者的论述表现出来。三是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朱松峰老师、张舜清老师提出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研究以西方的一套逻辑、概念系统为解析的方法论工具?大家一致认为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各民族均有;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西方近代,因此自中国哲学学科成立以来,以西方的一套逻辑、概念系统为解析的方法论工具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这并不表示独断地必然如此。回到原点,以传统的方法呈显原典,格以新义,亦是另一途径。

科学研究

    最新更新
    最热文章